11月5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值得关注的是,《决定》提到“要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对此,军事专家岳刚向南都解释,建立这一制度体系,解决的是和平时期如何运用军事力量、如何在平时状态和战时状态之间进行顺畅转换的问题。他表示,过去军队从平时状态到战争状态之间有四个台阶过渡,分为四级战备、三级战备、二级战备,一级战备四个战备等级,但这是在军队层面上的规定,局限于军队本身,没有规定其他相关的部门。
而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军队活动总是会涉及诸多其他部门,包括铁路运输等等,如果平时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就只能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去协调各方。岳刚认为,将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化,就是要让各个部门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时,各部门都能及时准备配合军队活动。
四中全会公报还提到,要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战备制度。岳刚认为,现在中国军队发展出了许多新的兵种,各军种中都有新生力量,过去按照军种分类的战备制度不能满足这些新生力量的需要,因而需要调整完善战备制度,为特殊兵种“量身定制”合适的战备规章制度。
全文提到,要统筹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建设,统筹军队各类人员制度安排,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改革,推动形成现代化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统筹军队各类人员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岳刚介绍,过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军人的安置政策不同,同样服役的军人,得到的安置可能存在差异,而现在强调的“统筹”,简单来说就是全国统一标准,从国家层面、从根本上建立制度,来保障军队各类人员安排的公平公正。
南都记者潘珊菊 实习生郑璇真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