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是否能够利用飞速发展的“深度技术”生态系统?

据防务新闻网2019年12月23日报道
从脸书、色拉布等相对简单的互联网应用软件中获利后,企业家们开始着手解决更为棘手的问题。“深度技术”公司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长的研发周期,但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波士顿咨询公司发现,对“深度技术”公司的私人投资在2015至2018年间增长了81%。
这种趋势为国防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比如,阿德拉诺公司将火箭射程提高了40%。在美国陆军推出“探索新技术”(xTechSearch)计划之前,该公司一直致力于一种新型固体推进剂的研发,甚至没有考虑过高超声速等国防应用。
目前,有两个问题一直在阻碍着国防部有效吸引“深度技术”公司。
第一个问题是,政府国防机构正在对大量企业进行“撒胡椒面”式支持。拉克斯资本公司的乔希•沃尔夫(Josh Wolfe)表示:“我认为我们的体制存在缺陷,政府中的一些人喜欢为许多项目分别拨出一点点资金,就像是在复选框中做勾选一样。而作为风险投资人员,我们不会向100家企业分别投入25万或50万美元,而是对拥有最前沿技术的最佳团队加倍投入。”比如,在先进材料领域的“深度技术”公司,其所需要的平均投资是使用现有技术的同类公司的近5倍。
对美国国防部来说,资助军民两用技术仍然是一个问题。美国空军原本计划通过“推介日”(pitch day)活动每年进行1000次小型投入,每次5万美元,并在第二阶段进行一些中等规模的投入,规模约为100万美元。
通过第一次“太空推介日”活动,美国空军希望找到非传统供应商来为军方提供创新解决方案。为克服投入规模问题,空军计划从2020年3月开始进行10次或更多的战略投注,每笔规模大约为600万美元,该资金主要来自于每年资金总额约6.6亿美元的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
此外,一个潜在亮点是“其他交易授权”(OTs),通过该机制,拥有大笔资金的国防项目办公室可以迅速将资金分配给非传统承包商。虽然该机制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但目前来看仍然还不够。
第二个问题是,“深度技术”公司无法有效共享服务与工具。星火资本的约翰•梅拉斯(John Melas)表示:“如果公司筹集到了200万美元的资金,那么就不可能将其中的50万美元用于采购一些昂贵的设备。是否可以使用共享设备能够对研发产生重大影响。”
就像亚马逊公司的云服务极大地降低了服务初创企业在软件方面的门槛一样,“深度技术”公司也需要能够访问实验室设备、复杂工具、风洞、试验箱和其他共享服务。这些能力中有许多是由传统国防企业垄断的,他们基于之前所获得的项目资金购买了这些设备设施。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  闫哲)
译者注:“深度技术”一词由投资公司Propel(X)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瓦特•查图尔维迪(Swati Chaturvedi)于2014年提出。根据她的定义,“深度技术”公司指“建立在科学发现或有意义的工程创新基础上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