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3日 08:12 新浪军事
作者 啮花熊
今天早上8时20分左右,台湾军方一架“黑鹰”直升机传闻失联,随后传来消息称“迫降”,结果这架台空军的“黑鹰”其实是结结实实的坠毁了,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架临时客串的“专机”上将星云集,少将以上军官多达6名,其中更是有台军一号人物,“参谋总长”沈一鸣,其地位仅次于“国防部长”。
坠机现场
按照台媒的报道,这架“黑鹰”上总计13人已经确认有8人死亡,其中就包括空军二级上将沈一鸣沈总长,另外还有两名少将也不幸遇难,这起空难对于台军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损失惨重,由于调查尚未开始,具体坠毁原因不明,但根据目前透露的飞行信息和现场照片,依然可以推测一番。
据报道,这架“黑鹰”于今早7:55从松山基地起飞,之后在8:20失联,随后坠毁,仅仅飞了约25分钟,航程刚过三分之一就掉了。这架临时客串“专机”的“黑鹰”是来自台湾地区空军救护队的UH-60M,属于从美国最新采购的新“黑鹰”,既然是一众将官的乘坐机,自然不敢马虎。这架战术编号为933的UH-60M飞行时间仅有376小时,服役才一年半,此外近三个月无重大故障记录,可以说直升机大概率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飞行员呢?中校机长叶建仪在“黑鹰”系列直升机上的飞行小时达到了2475小时,而上尉副机长刘镇富的飞行小时只有220小时,算是一个老带新的组合,考虑到沈一鸣不仅仅是台军军令系统一把手,而且是前“空军司令”,这个飞行员组合的飞行能力是没啥问题的。
坠机现场,机头已经完全损毁,隐约看到完整的尾梁
我们再来看这架UH-60M掉在哪了呢?掉在了新北市乌来山区,海拔约1200米,虽然起飞时,气象报告天气条件良好,但从后来坠机后搜救直升机以及现场照片来看,乌来山区弥漫着大雾,一直到搜救人员步行进入坠机现场后都没散去。这场大雾也给后续救援来带了极大困难,搜救直升机根本无法确认地面情况。现场坠机残骸照片显示,这架UH-60M的机头和机身舱视已经完全变形,几乎看不出轮廓,但桨毂之后的后机身上部以及直升机尾梁却相当完整,可以判断,当时这架UH-60M应该是在迷雾中降低高度,迷航后撞上了山体,从而导致坠毁。
机舱完全变形
UH-60M作为新一代的“黑鹰”,具备先进的数字航电和新机体,理应不该犯下撞山这种错误,但如果你看到UH-60M的图片,你就会发现,这款“黑鹰”的机头几乎光秃秃,既没有气象雷达也没有地形跟踪设备。事实上UH-60M就是美国陆军使用的新一代运输型“黑鹰”,机头飞行设备中最先进的只不过是一台前置红外夜视仪,具备夜航能力。
我军80年代购买的S-70C-2就配备了气象雷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陆军陆航部队从美国购买的24架S-70C-2“黑鹰”就明确要求装备气象雷达,从而解决在山区和高原飞行的需求,新研制的直-20即便是基础型号也标配了气象雷达和地形导航设备,极为重视复杂气象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飞行需求。遍地是山的台军却没此等要求,以5000万美元的单价买了基础配置的运输型“黑鹰”,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桨毂之后的机体还相当完整
UH-60M的机头设备相当简单
有一说一,“黑鹰”这种货舱高度仅有1.3米的直升机也很不适合当专机,一旦发生硬着陆,机舱高度冗余也不足以保证客舱乘员的安全。沈一鸣一行也多达13人,虽然谈不上超载,但也算是塞得满满当当。
话说回来,台湾空军的救护队怎么会买这样设备简陋的运输型直升机呢?原因也很奇葩,台湾采购的60架UH-60M原本是交付台陆军的,结果在冯世宽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从中分走了15架给了空军救护机队,还有15架给了内政部空勤队,台陆军只拿到了30架。原本是纯粹运输的直升机却当成救护机使用,偏偏还客串了沈一鸣的专机。
黑鹰的机舱高度很低,改装专机用的真皮座椅后更是捉襟见肘
沈一鸣这次带领一众将官出巡,并非机要任务,而是搞新春慰问基层,前往宜兰东澳视察,而宜兰东澳显然不是不是什么偏远地区,直接上北宜高速就能直达,预计车程不过区区85分钟。如此简单的行程,沈一鸣偏偏要选坐空军的救护机前往,很难说他没有作秀的成分,即便如此,这架“黑鹰”的原飞行时间也要达到75分钟以上,这种简单问题复杂化只为秀一下的操作,也为这场灾难性空难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