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军如何搭建未来战场上的“物联网”

近来,“分布式作战”高频出现于美军公开的各种文件中,美国DARPA近期也不断开展如“跨域海上监视与目标定位“这类研究项目。”分布式作战“最早出现在2004年美军罗伯特·E·施密德尔少将发表的一篇文章。然而,它未经历史磨灭,反而愈演愈热,它是否会左右未来美军作战方式发展?其带来的衍生战争理念又会对未来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深度探索提升作战效能

“分布式作战”——未来战场上的物联网。当前信息化战争时代下,超越军种区别,实现以网络为中心,各平台共享信息和资源,实施协同和联合作战的网络中心战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分布式作战”这一新概念可以理解为是对网络化作战概念的又一次迭代升级,可以说“分布式作战”是在新理念和新技术支撑下的新一代信息化战争作战概念。简单的说,传统的网络中心战的作战概念可以比作战场上的互联网,“分布式作战”就可以看成战场上的“物联网。

“分布式作战“——资源整合从而提升作战效能。这一概念可以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类比,近来,分布式计算同样在成为计算机领域的热门话题。分布式计算就是将应用程序分解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以节约整体计算时间,大大提高计算效率。与之相似的是,“分布式作战”的本质就是将不同作战平台上的各种相关资源(如任务规划、武器系统、感知装置等)进行深度共享,并通过面向任务对象的自适应的动态重组,整合后的各种作战资源将使原有的能力形成质的飞跃,从而大幅提高整个装备体系的综合作战能力。

引领多种作战领域变革

在空中作战平台方面,由价格昂贵的多用途平台独立完成任务作战任务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将各种作战能力分散部署到多种平台上,由多个平台联合形成作战体系共同完成任务。新的作战体系中,无人作战平台将用于执行相对危险或相对简单的单项任务,而有人平台的飞行员将作为战斗指挥员,负责决策和任务分配。为实现分布式作战,DARPA已启动多个研究项目作为支撑,其中有“对抗环境中的通信”项目、“分布式管理作战管理”项目、体系综合技术和实验(SoSITE)项目等。

在SoSITE项目中,体系将利用现有的航空系统的能力,使用开放系统架构方法在将各种关键任务分散在有人和无人平台上。在这个模式下中,首先,无人运载平台将带有足够导弹和小型无人机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外飞行,达到关键节点时,释放小型无人机对敌方雷达探测系统进行电子干扰,并作为中继平台传回目标情报。然后,由战斗机飞行员选择打击方案,由无人平台执行打击任务。

在海上分布式作战方面,就是让更多的水面舰艇,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为独立地作战、以增加敌方的应对难度,同时提高己方战场生存性。美军太平洋舰队《水面舰队愿景》、海军研究室《海军科技战略》等文件中都提出了相关的分布式作战的概念和应用前景。在这种模式下,将海上反舰,反潜和防空能力分散到更多的海上平台上,并提升各平台单独作战能力。在2016年6月,美军一艘导弹驱逐舰发射了一枚“标准“-6型防空导弹,击中了一艘退役的护卫舰,这次实验是美海军“分布式作战”概念的首次实验。可以发现,分布式作战运用在海军舰艇作战领域也具有实战意义。

美军传统优势不再明显

就目前新技术运用情况来看,越是先进的技术就越存在各种隐患。“分布式作战”的概念是基于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实现的,现在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正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项技术还尚未成熟。“分布式作战“要实现真正的“分布”,即自组织、自协同能力,则需要系统高度智能的决策能力和精确的控制能力。智能控制和决策要达到相互配合,时空一致的程度,对人工智能技术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分布式作战要求极高信息畅通度。由于分布式作战的作战主体并不是在同一平台上,分散在各个平台上的武器装备和感知装置需要相互配合,和战场态势的共享,战场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变得极为重要。所以战场网络是不同于民用网络的,战场网络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远高于民用网络。而且在作战过程中,战场网络是在激烈对抗和高强度干扰环境下运行的,要保证战场网络的稳定、准确、实时难度极高。2019年极端组织针对俄军事基地的攻击被俄空天军通过电子干扰技术成功拦截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水平日新月异,部分国家的在某些领域的高精尖武器装备甚至已经达到美国同等水平,一些甚至超越美国领跑世界。美军使用的武器装备在近半个世纪的局部战争中往往会领先对手一代,但如今美军在未来的冲突对抗中传统的靠单个先进武器制胜的优势可能不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