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加快智能化进程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新时代已经拉开帷幕,智能化作战将逐渐成为未来海上作战的主要样式,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化武器装备,依据海上战场环境的变化,自主或半自主采取作战行动,达成作战企图,完成作战任务。美国海军适应智能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加快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加速推进武器装备的自主化、无人化和智能化。

美国海军智能化发展规划

美国国防部已将人工智能置于维持其主导全球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核心,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并将自主技术、人工智能及先进导弹视为支撑美国反制未来数十年威胁的关键。美军提出了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支撑技术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提出了“分布式作战”“蜂群”等一系列新型作战概念,推动“智能化导弹”“无人自主空中加油”等相关人工智能军事应用项目的部署,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武器装备系统和无人作战体系的转化进程,提升战场态势感知、军事情报分析、远程精确打击、反导反卫等能力,体现了美军利用智能科技抵消对手作战能力、形成绝对军事优势的发展思路。

美国海军加快智能化进程

2007年7月美国海军发布了《海军无人水面艇主计划》,从满足美国海军战略计划、舰队发展以及国防部到2020年部队转型的需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美国海军未来无人水面艇的发展计划,为无人水面艇赋予了反水雷战、反潜作战、海上安全、水面作战、支持特种部队作战、电子战、支持海上拦截作战等7项任务,同时界定了无人水面艇的船型、尺寸和标准等要素。美国海军发布了《海军部无人系统战略路线图》,为海军将无人系统纳入全域作战力量提供指南。

美军2015年颁发的海军新战略——《21世纪海上部队战略提出》提出了“全域进入”理念,彻底颠覆了按照指挥、控制、侦察、情报、监视、火力等作战要素进行制海的方式,目标是武器装备的多功能化、自主式作战以及网络化无缝隙连接,极大地压缩了战役和战术时空。同时,美国海军彻底改进了“杀伤链”的方式,加快了杀伤链的频率,指挥控制不再位于杀伤链的更前端,而且贯穿于作战行动的全过程。

美国国防部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明确人工智能是保持军事优势的关键,确定借助人工智能加快提升美军战力的途径和方法,目标是加速人工智能的新能力交付,以支持国防部的军事任务和业务功能,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优势。2019 年 2月12 日,美国国防部网站公布了《2018 年国防部人工智能战略摘要》,提出了美国国防部应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指出实现战略的方式。依赖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所构建的框架,美国海军已开始步入军事体系人工智能化建设的稳定发展之路。

美国海军提出的未来30年舰船建造计划,将贯彻分布式海上作战的新概念。美国海军部长指出,美国海军将不断深化完善概念,并设计和应用新的作战架构,以支持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实施,发展大型无人舰和中型无人艇是其中的关键。2017财年美国国防部投入81亿美元研究水下无人作战,将在未来5年在该领域投入400亿美元。美国海军发布的新版《兵力结构评估》报告呼吁进一步加大无人舰艇采购力度,以帮助开发新的战术。出于降低成本考虑,无人舰将以民规设计,安装任务载荷。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经在无人舰的自主航行、持续部署、指挥控制、任务载荷等方面,开展了多年研发和实尺度验证试验。

2020财年,美国海军将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投资9亿美元,较2019财年增长1.13亿美元,较2018财年增长2.3亿美元,其中预算的新增项目中绝大部分都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关,例如,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舰船自防御系统,利用改进的传感器系统建模能力提供一体化的光学和射频能力,开发可负担的认知、协同电子战效应器系统试验技术等。

美军提出了以人工智能为关键支撑技术的“分布式作战”等新型作战概念

美军海军的智能指挥控制系统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早在2007年就启动了“深绿”计划,旨在将仿真技术嵌入指挥控制系统,提高指挥员临机决策的速度和质量,目标是将美军战术级作战任务规划周期缩短75%。其核心技术是在指挥作战过程中,基于实时战场态势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推演出敌我采用不同作战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预测敌方可能采取的作战行动和战场形势的可能走向,引导指挥官做出正确决策,缩短制定和调整作战计划的时间。2009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先后启动了“洞察”、可视化数据分析、深度学习、文本深度发觉与过滤、高级机器学习概率编程等大量基础技术研究项目,探索发展从文本、图像、 声音、视频和传感器等不同类型、多源战场数据的自主获取、处理信息、提取关键特征和挖掘关联关系的相关技术。这一系列研究项目的实施,为推动美国海军指挥控制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美国海军正逐步打造智能化作战指挥体系

在作战指挥方面,美国海军已实现了舰内各系统、各战位,单舰与友舰、友机,单舰与舰队、岸基指挥所乃至最高联合指挥机构之间的自动化指挥和通信。在自动控制方面,美国海军舰艇的作战系统已经实现从情报收集、分析、判断到控制的自动化。美国海军寻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来处理海洋数据,以帮助指挥官了解敌军的位置、敌军的活动和敌军的视角。美国海军早在2016年就开发出能实现F-35B战斗机与宙斯盾驱逐舰共享战场情报的联网项目,把连接海上、陆地、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中所有作战要素的能力作为维持作战优势的必要条件。

美国海军的智能化武器系统

美国海军在新型舰艇的舰载装备设计中,将把电子化和智能化排在首要位置,舰载激光武器、先进舰炮、新型远程反舰导弹、高超声速武器等都在大力发展之中,武器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大大提升。

美国海军舰队可通过侦察卫星、舰载侦察机和预警机,进行远程侦察和预警。舰载E-2C预警机探测距离达130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600多个目标,能够为美国海军舰队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导弹巡洋舰的宙斯盾防空武器系统探测距离达40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0多个目标,而且具有反应时间短、防空火力强、抗干扰效能好和能全空域作战的特点。美国海军舰艇机舵的主辅机和电站已经实现多级控制和自动监控,大大减少值守舰员数量,提高作战效能。

美国海军在新一代航空母舰推广使用电磁弹射技术,并陆续将微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用于发展舰载机保障装备。未来美国海军计划发展更为先进的阻拦装置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舰载机着舰技术,以提高舰载机保障装备的效率。美国海军运用智能嵌入式诊断手段,实现对航空母舰舰载机的自动故障检查。该诊断手段将包括神经网络、模糊理论、信息融合等在内的智能理论,应用到常规诊断的设计、检测、诊断和决策等方面,从而弥补常规诊断设备的不足,提高设备综合效能。

美国海军已经开发出F-35B战斗机与宙斯盾驱逐舰共享战场情报的联网项目

美国海军的无人作战系统

美国海军加快发展无人作战系统,已经对集群式无人水面舰艇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多次演示验证和演练,以加快形成新型水下无人集群作战能力。美国海军以护卫高价值水面舰艇为典型应用场景,利用13艘携带防空机枪的无人水面巡逻艇(其中5艘为自动控制、8艘为远程遥控),进行了协同作战测试。采用无人舰船后,美国海军的兵力结构将从大型主力舰船为主的力量集中型,向分布式节点兵力转变,驱逐舰主要担负指挥控制任务,大型无人舰担负火力打击任务,中型无人艇担负侦察监视任务。

美国海军提出了无人舰应具备和提高的五类关键能力:一是持续部署力:增加可靠性、安全性;提高持续部署能力和续航力。二是自主航行和精确导航:增加自主航行和决策的能力水平;增加精确性和可靠性。三是指挥、控制和通信:安全、自主和可靠的部署和回收;标准化的指挥、控制、通信。四是任务载荷和传感器:增加传感器和任务载荷的容量;提升可用性。五是平台的综合集成:增加平台部署和回收能力;增加与主控作战平台的协同。

2016年6月,美国海军的无人水面艇海猎手完成了初始测试,航速、操纵性、稳性、耐波性、燃油消耗、机器系统可靠性等都满足在开阔大洋航行的要求。从2017年开始,由海军研究办公室组织进行任务系统改装,以评估其扫雷、电子战、反潜能力。2019年9月,美国海军水面试验中队开始了测试工作,主要对作战适应性,与现有舰队装备的协同性等进行检验。美国海军已经将无人艇列入装备采办计划,2020年海军首先安排6.28亿美元作为研发资;计划从2020年至2024年投入约40亿美元,购买10艘大型无人水面舰艇和9艘大型无人潜艇。

2018年在海军4000架现役飞机里,包括了41架无人机;2019年还将采购99架无人机。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发起 “低成本无人机集群技术”项目,采用雷声公司的 郊狼电动螺旋桨无人机作为演示样机,可以每秒一架的速度发射上百架。这些小型无人机利用近距离射频网络共享态势信息,协同执行进攻或防御性任务,以数量优势压制敌人。美国海军正在发展发展一系列功能多样化、小型、廉价、具有攻防能力的飞航导弹、小型无人机,以满足精确打击、防区内侦察、防区内电子战,甚至防空反导等多样的需求。

美国海军最新的大直径无人潜航器项目,旨在解决无人潜航器的长期自主水下作业、利用传感器实现安全自主导航等问题,搭载深度和温度测量传感器等不同传感器以及任务模块,灵活配置,自动控制能力强,可以长时期、远距离执行任务;具有扫雷、跟踪监视、情报侦察、自主工作、智能化攻击的能力,可搭载各型号导弹、炸弹进行自主攻击;持续追踪无人反潜艇采用光电传感器、远程/近程雷达以及光探测/测距设备,利用人工智能与艇载传感器进行导航,具有探测、跟踪、告警、规避等功能,具有很强的前沿部署和大范围反潜能力。2017年10月,美国海军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43.2亿美元的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研发合同。该无人潜航器具有超大的活动范围及超长的续航力,同时具有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可发射、回收有效载荷,操作人员在基地就可发射、回收虎鲸超大型无人潜航器,并与其通信,操作其执行任务。

舰载E-2C预警机能够为美国海军舰队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

美国海军已经开始将仿生、深海预置等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下无人作战平台,在深海部署水下隐形潜艇、隐形深水炸弹、隐形机器人、海基激光炮、潜射巡航导弹和反卫星导弹等新一代隐形无人兵器,从深海空间突然摧毁地面和空中的关键作战目标,局部遮断敌战斗机编队,准确击落外层空间轨道卫星,瘫痪信息传输网络等,以达成全域打击的效果。被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称作“深海浮沉有效载荷”的武器装备,隐蔽部署在大洋底的武器和通讯系统,可以潜伏多年甚至数十年,在需要的时候激活,浮上水面发射。

美国海军的智能反潜作战

美国海军未来反潜作战的重点是通过使用分布式无人系统,实施远程、广域反潜探测,随后由舰协机和水面舰艇向敌潜艇位置快速投送武器,压制其行动。目前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正在资助15个研究小组,这些研究小组将把所有获取的水下声音传播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引擎转换为3D图,潜艇上的船员可通过3D图快速发现潜艇与其他物体间的关系。

2018年12月,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发布了一份白皮书,寻求可将海洋的物理变化与声学传播联系起来的分析性技术,之后启动了任务部队海洋研究项目,其中包含30个子项目。研究小组寻求构建一个人工智能引擎,让潜艇指挥官和船员为该引擎输入数据以教会它如何理解周围环境。将船员的这些决策数据输入人工智能算法,让人工智能算法通过强化学习方法来学习指挥官和船员的决策样例,人工智能算法经过学习后,就能做出比人更优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