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是组织实施军民融合航空装备维修保障的基本依据,也是监督各方有效履职尽责的根本保证。目前,军用航空武器装备服务保障与装备研制工作相对割裂,工业部门在军机维修体系中的定位不够明确,地位和作用模糊。地方单位承担等级修理、技术支援、器材设备保障等任务,在程序方法上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随着新装备维修任务量不断加大,维修保障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但由于基地级维修任务的分配机制不健全,工业部门承担的维修任务份额难以确定,企业决策存在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应尽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法规体系,从军队与地方、军队内部整体上对军民融合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要通过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统一规范军地相关责任主体执行平时和战时维修保障任务的职责、工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引导地方保障力量规范有序参与装备保障工作,形成军民融合维修保障的良好氛围和运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