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继承传统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战斗航空兵的主力是各种版本的F/A-18“超级大黄蜂”战斗轰炸机。不久的将来主要对F-35A寄以厚望,澳大利亚总共订购了72架,已经接收了20余架。
不难看出,目前澳大利亚空军的能力完全依赖美国。从前并非如此,例如,二战时澳大利亚生产了本国的CAC“回旋镖”战斗机。
可以说,这个国家正在恢复之前失去的传统,当然是在全球化的新背景下。2020年5月5日,波音驻澳大利亚分部生产出首架“忠诚僚机”无人机。波音驻澳大利亚企业是其在海外最大的分部。2002年基于澳大利亚哈维兰基地建设:集团下辖多家子公司,联合协调跨大西洋集团在澳大利亚的活动。2019年员工数量达到3000人。
显然,对澳大利亚而言,军工企业的发展举足轻重。“忠诚僚机”意义重大:这是未来最具革命性的军用飞行器之一。在澳大利亚空军“忠诚僚机先进发展计划”框架内建造。项目由波音公司和澳大利亚政府提供经费。
没有美国方面的参与无法展开研制工作:基础是Phantom Works(波音专门面向未来的科研团体)专家提出的构想。澳大利亚希望在本国实现无人机的全流程生产,并出口到其他国家。如果“忠诚僚机”能够成功跻身激烈竞争的战斗航空兵市场,“波音-澳大利亚”将取得辉煌的成功。
2、 技术性能
亚音速无人机是所谓“战斗机与无人僚机交联系统”的基础。无人僚机应从飞行员处接收指令,以半自主状态展开行动。事实上相当于MQ-9无人机与未来无人战斗机(基于神经网络工作,独立决策)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
“忠诚僚机”尺寸足够大:机长11米,翼展11.7米,装备一台喷气式发动机。主要结构特点是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任务的性质,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类有效载荷。首先是可以探测、识别敌人的各类传感器。未来无人机将配备武器。
引人注目的是,研制者声称,在3700千米距离内(指的是转场飞行),“无人僚机”可以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与有人战斗机形影不离,完成各类战斗任务。宣称的目标:可以遂行侦察、打击任务,施放干扰等。总之,多功能性是未来无人机的基础。此时可以使用不同的平台指挥无人机。据bmpd报道,平台可以是F-35A和F/A-18F战斗机、EA-18G电子战飞机、P-8A巡逻机和E-7A“楔尾”预警机。
至于何时列装,目前不得而知。研制工作创新性很强可能导致系统列装推迟一段时间。今年已经进行了地面测试,很快无人机将进行首飞。试验框架内建造了3架“忠诚僚机”原型机。将在澳大利亚南部的“伍默拉”导弹航天试验场进行试验。
3、“不要惊慌,我在身旁”
研制无人僚机的构想获得了通行证。目前除了隐身技术和“新物理原理武器”(例如,战斗激光),这几乎是大幅提高空军战斗力的唯一手段。当然可以研制名副其实的自主无人机——能够独立做出使用武器的决策。但这会带来一系列政治、道德伦理问题:如何保证无人机不被敌人截获?能不能把生杀大权完全交付人工智能系统?而无人僚机总是(或者几乎总是)处于飞行员的视界之内,飞行员“凭直觉”感知态势,可以给无人机下达正确的指示。起初完成侦察、引导任务,以后对地面目标实施打击,也可能参加少量空战。
严格的讲,这并非首个无人僚机项目。早在2019年3月5日,卡拉托斯无人机系统公司与美国空军科研实验室在亚里桑那试验场举行了XQ-58A“胜利女神”无人技术验证机的首飞。这是F-35、F-22及其他飞行器的无人僚机。这型无人机在尺寸上与“忠诚僚机”很相似:机长9.1米,翼展8.2米。
研制此类战斗系统长路漫漫、荆棘遍布。例如,去年秋天XQ-58A第三次飞行中发生了事故。当时,因着陆时风很大,无人机受损。但这并未对试验构成严重影响:今年1月,Kratos恢复了技术验证机的试验。美国空军科研实验室宣称:“我们对第四次飞行的结果非常满意”。
除了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他国家也在探索这条技术道路。去年上届巴黎航展上展示了欧洲第六代战斗机NGF(下一代战斗机)的模型,旁边有一架大型无人机模型(在“未来空战系统”计划框架内研制)。俄罗斯也不止一次提及“猎人”无人机与苏-57的“亲属关系”。然而未来为俄罗斯国防部量产的“猎人”什么样?目前不得而知。现在与其说它是无人僚机,还不如说这是一款重型多用途无人机技术验证机。
2020-05-17智邦网
声明:本平台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公开资料或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