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官网5月18日消息,CSIS发布《美国与中俄竞争:危机驱动使美国改变国家战略》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新《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的关注重点由反恐转为与中俄的大国竞争,但美国在执行该战略时狭隘地集中于军事层面,使美国军队时刻准备着打“最坏情况”的战争。这种焦点错误是对美国实际面临中俄挑战的程度,以及中俄战略能力的误解,也忽略了客观事实,即中俄已认识到与美国的重大战争会对双方造成极大损害。同时,它也忽略了中俄已找到灰色区域竞争和混合行动的方法,依靠非军事的政治与经济竞争持续受益。对此,报告建议美国重新调整国家安全重点以应对更高层次的灰色区域竞争;对国内外环境进行评估,并制定综合战略提供直接威慑、进行灰区竞争和较低级别的军事行动,以及提供经济增长;寻求通过战略伙伴和盟国遏制和阻止中俄的世界性扩张等。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COVID-19风险展望》报告
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官网5月19日消息,WEF发布《COVID-19风险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事件与新冠肺炎疫情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环境、社会凝聚力、地缘政治、贸易等产生广泛影响。报告评估了全球面临的31种风险,详细分析了经济结构性变化带来的风险、可持续发展风险、社会焦虑带来的社会动荡风险、技术依赖性风险,指出目前世界正处于变革的边缘,危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是世界塑造新常态的关键时刻。
巴勒斯坦宣布停止履行与美国和以色列达成的所有协议
据新华社5月20日消息,针对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计划,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领导人当晚举行紧急会议。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于会后宣布,从即日起,巴勒斯坦停止履行与美国和以色列达成的所有协议,以及基于这些协议的所有义务,其中包括安全义务。分析人士称,目前巴以安全部队在巴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有长期合作,维持当地治安。巴勒斯坦也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有情报合作协议,共享反恐情报。一旦巴方停止履行“安全义务”,这意味着约旦河西岸将出现安全真空。
美国财政部宣布制裁一中国物流公司
据观察者网5月20日消息,美国财政部发布声明称,中国物流公司“上海圣特物流有限公司”是马汉航空(Mahan Air)在上海的货运销售总代理(GSA),为马汉航空中伊航线的航班提供货运预订等服务。而此前伊朗马汉航空公司因向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军(IRGC-QF)提供支持受到美国制裁。此次制裁将冻结这家物流公司在美的所有资产,并禁止美国公民与其合作。
据路透社5月19日消息,美国白宫劳动力政策咨询委员会呼吁“对数字基础设施进行空前的投资”,以支持新冠病毒大流行后的经济复苏。该委员会由白宫顾问伊万卡•特朗普和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共同领导,成员包括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首席执行官玛丽莲•休森和IBM执行主席金尼•罗梅蒂。据了解该计划的一位白宫官员称,该计划的目标是为失去生计的工人提供学习新技能和升级旧技能的途径,以便在经济从大流行病中恢复后,他们能在复苏的领域找到好的工作。
美国国际开发署加大力度在全球推广5G技术
据MeriTalk网5月19日消息,美国国际开发署正加大力度在全球推广5G技术。该机构正试图将“数字发展顾问计划”作为其新的5年数字战略的一部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5G技术。美国国际开发署副署长邦妮•格里克表示:“我们认为5G不仅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美国国际开发署认为,尽管有些国家不支持4G甚至3G无线服务,但有必要现在就开始围绕5G进行对话,因为在5G网络开发中“存在对后门监控、数据窃取和非民主解决方案的担忧”。
微软公司推出AI超级计算机并开源史上最大语言模型
据智东西5月20日消息,微软公司召开年度开发者大会,推出AI超级计算机并开源史上最大语言模型。本次发布的AI超级计算机是为微软与OpenAI实验室共同研制的,主要用于大规模分布式AI模型训练。微软声称,这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位列全球前五,共包含28.5万个CPU核心和1万个图形处理器(GPU),每个GPU网络带宽为400Gb/s。而此次开源的微软图灵模型是史上最大的语言模型。目前,微软已使用图灵模型来改善Bing、Office、Dynamics和其他生产力产品的语言理解功能。微软表示,该公司将通过Azure AI服务和GitHub网站,进一步将大规模AI模型、训练优化工具和超级计算机资源释放出来,让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和商业客户都能轻松利用AI的力量。
据homelandprepnews 5月19日消息,美参议院两党参议员提出《2020生物经济研究与发展法案》。该法案旨在促进生物经济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造和未来生物经济劳动力的发展,并支持有关道德、法律、环境、安全、安保和社会问题的研究。该法案将通过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提出一项全国性倡议,以加强和扩大美国研究能力。OSTP将建立一个委员会,以统筹协调联邦机构之间的工程生物学研究。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发布3个生物技术研究项目,聚焦生物合成材料和燃料、益生菌改造
据aeroinfo 5月19日消息,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上个月发布了三个生物技术研究项目,旨在引领小型企业创新,以满足国防部的具体需求。AFRL的生物技术专家团队选择的三项研究包括:航空热固性塑料单体的生物合成,高密度吸热燃料的生物合成以及提升人类能力的益生菌。据悉,AFRL将投入300万美元来资助该计划。
中国科学家开发新型单碱基编辑工具,显著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效应
据细胞5月19日消息,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计算生物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新型单碱基编辑工具,可显著降低基因编辑脱靶效应。研究团队根据蛋白结构预测了基因编辑过程中决定脱靶的重要氨基酸,并在不影响催化活性的情况下突变相应的氨基酸,最终得到了高精度、高活性单碱基编辑工具“YE1-BE3-FNLS”。该工具显著降低了脱靶效应并提高了编辑效率,有望应用于遗传疾病基因治疗,推动基因编辑临床化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方法学》期刊。
美国科学家进一步证明Cas9蛋白本身有潜在致癌性,给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疑问
据BioWorld 5月19日消息,美国博德研究所科学家进一步证明Cas9蛋白本身有潜在致癌性,给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疑问。抑癌基因p53会判断DNA变异程度,若DNA变异较小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若DNA变异较大就诱导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外源sgRNA的情况下,Cas9蛋白的过表达能够激活多种细胞系中的p53通路,并促进p53失活型突变的富集。p53基因突变增多,可提高细胞癌变风险。如果将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细胞用于治疗,将会有潜在致癌性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期刊。
据环球网5月19日消息,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公司将联合脸书、南非电信运营商MTN等国际伙伴共同投建全长37000公里的“2Africa海底电缆”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使非洲和欧洲及中东实现无缝互联,并经过东非的中转站与其他欧亚海底电缆相连,进一步延伸至亚洲地区。项目预计于2024年投入使用,其容量将超过当前非洲全部海底电缆的总容量,系统核心部分设计容量高达180Tbps。
美海军信息战司令部开发“融合单元”系统,以应对新冠疫情给舰船现代化改造带来的影响
据国防科技要闻5月20日消息,美海军信息战司令部舰队战备处开发出虚拟数据仓库“融合单元”系统,以应对新冠疫情给舰艇现代化改造带来的影响。“融合单元”的目标是获取、融合、理解、分发关于人员信息、资源信息和其他受疫情影响的信息,从而帮助全球的美军舰队进行规划和保持战备水平。“融合单元”可提供实时态势感知,确保司令部能够与快速变化的环境保持同步,并聚焦于海军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与情报系统的安装、支持、现代化改造任务。
据翔智科技信息网5月20日消息,俄罗斯工业与贸易部长表示,新型A-50地效飞机将在北海、黑海和里海巡逻任务。A-50由中央设计局设计,重约50吨,速度可达450千米/小时,航程达5000千米,可在水面、冰面甚至平坦的草原上方低空飞行,可搭载100名士兵或9吨货物。据悉,地效飞行器(GEV)可利用机翼与地面/水面之间的空气动力学作用实现持续飞行,并能躲避雷达探测。
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5月19日消息,美空军授予诺格公司一份价值23.7亿美元合同,用于研发两颗部署在极地轨道的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OPIR)导弹预警卫星。美太空军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称,其目标是在2025年开始发射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地球同步卫星,到2027年发射极地卫星,到2029年部署全部五颗卫星。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星座将为美国和盟国提供弹道导弹或战术导弹袭击的预警信息,将与现有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卫星形成补充。
美军希望利用“星链”星座补充其在北极地区的通信覆盖缺口
据国际安全简报5月19日消息,美国北方司令部正在向国会申请1.3亿美元资金,探索与SpaceX等商业公司开展合作,为其北极地区的通信能力提供支持。美国北方司令部发言人马克•拉赞少校表示,由于在北极地区的通信覆盖受限且缺乏韧性,美军在该地区从点对点通信到分布式传感器组网等活动都面临挑战。SpaceX公司的“星链”星座将于年内提供商业卫星通信服务,因此美国北方司令部认为有望在年底前验证该公司的通信服务是否能满足其北极地区通信需求。
美国太空发展局计划发射八颗能够跟踪高超声速武器的卫星
据国防科技要闻5月20日消息,美国太空发展局(SDA)发布了一份建议征询书草案,拟在2022财年发射第一批8颗能够跟踪高超声速武器的卫星。根据该草案,SDA正在招标承包商设计和建造8颗宽视场(WFoV)卫星。这些卫星将装备红外传感器,具备高超声速武器的初始跟踪能力。同时,这八颗卫星还将接入SDA的传输层卫星,建立一个具有光学卫星间交叉链路的天基网状网络,使WFoV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能够在卫星之间传输,最终通过战术数据链路传输到作战系统。
据南极熊网5月19日消息,荷兰Brightlands材料中心正开发具有自感知功能的3D打印复合材料,该材料为监控航空航天、建筑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关键结构的状态创造了条件。这种材料是一种碳纤维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可根据其连续纤维电阻的变化进行自感知。目前这类材料正在研发过程中,并正在验证其在飞机和建筑领域提供结构健康监测(SHM)的效果。研究人员正在将连续碳纤维的自感应能力与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得SHM应用更具成本效益,从而能够更广泛地扩展到新应用中。
中国和瑞典研究人员合作设计出固态锂电池多功能中间层,大幅提升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
据Phys.org网5月19日消息,在诸多固态电池材料体系中,NASCION型固态电解质具有锂离子电导率高、化学稳定性高、电化学窗口宽及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具有推动高容量固态电池实用化的巨大潜力。然而,该型电解质对金属锂负极的化学稳定性差,以及界面阻抗高等特点,严重阻碍其在固态全电池中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一问题,中国西安交通大学与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界面改性策略,即在固态电解质和金属锂负极之间设计一种多功能界面层,在电池负极侧形成低阻抗、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界面,从而显著实现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大幅度跃升。
据机器人大讲堂5月20日消息,意大利圣安娜高等研究院研发出一种水下行走机器人SILVER2,可以穿越泥泞和多岩石的表面,在必要时可以通过跳跃进行移动。该六腿机器人配备了压力传感器、浮力系统、接触传感器以及一对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拍摄,其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其避开障碍物到达理想位置。该机器人可由操作员驱动穿越海床,也可以自主模式运行。运动状态下,其续航约为7小时,停留状态下可运行16个小时。该水下机器人有助于进行海洋生态学、考古学等多类型研究,助力拓展海洋探索能力。
-END-
由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整编
2020-05-21智邦网
声明:本平台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公开资料或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