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夜里,负责5G标准的国际组织3GPP TSG#88全体会议宣布5G R16标准冻结。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背景下,标准化推进工作遇到非常大的挑战,而3GPP的专家们依然能够不负众望,克服了重重困难,按时冻结了R16标准,标准化的出色工作也给产业界推动5G加速商用注入强大信心。
2018年12月,3GPP曾宣布R16标准从2019年12月延期到2020年3月冻结,并在2020年6月完成R16 ASN.1冻结。而在今年3月份,由于受疫情影响,一些工作计划也不得不推迟,包括R17标准时间表的调整,3GPP决定整体工作向后推迟3个月,R16 Stage3将于2020年6月冻结,计划中的R16 ASN.1也在同一时间冻结。
以下为3GPP官方发布的新的5G标准推进路线图:
5G标准推进路线图(来源:3GPP官网)
移动通信发展至5G,其技术体系已经非常复杂,内容也越来越多,对于制定5G标准的专家来说挑战性越来越大,也意味着标准专家的工作量越来越大。5G标准的出炉,是全球移动通信标准专家们夜以继日高强度工作的结果。
2018年12月3GPP宣布R16标准推迟3个月冻结后,参与5G标准的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曾提到:“3GPP 对R16的完成难度和时间节点的评估相对理性,同时考虑3GPP代表的长期超负荷工作的不可持续性,认为有必要将原有R16的完成时间推迟3个月。”
长期超负荷工作是什么状态呢?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给出这样的描述:
以RAN1为例,从周一到周五的官方工作时间是早8点半到晚8点,会程安排挤满了时间表。在正式会场得不到结果的讨论,会延续到正式的线下讨论,这个会程现在也是由官方指定和安排,正式的线下讨论也是挤满了周一到周五的所有时间段。
由于讨论内容太多,每个会场外面都能看见聚集的人群,那是每个课题的非正式线下讨论,RAN1从最初几个人围在电脑旁的讨论,已经发展成如今,自带便携式投影仪、找到一块空地和空墙就可以展开讨论的拼命模式。
更有甚者,一位其它公司的代表在参加线下讨论时竟体力不支而晕厥。会议进程可以说是真真正正地将一份时间掰成三份用。以最近一次美国的RAN1会议为例,我们的代表顶着16小时的时差,在会场从周一线上线下连轴讨论到周五,5天只睡了20个小时,实在是挑战了体力和脑力的极限!
工作负荷有多大,5G提交的标准文档字数也足以说明。此前,自媒体“5G通信”曾将3GPP所有涉及到5G的标准进行整理统计,最终的数据是什么?3500万字!
标准系列 | 功能 | 标准数量 | 字数 |
38系列 | 5G网络架构,无线 | 100篇 | 约300万字 |
23系列 | 5G核心网 | 150篇 | 约500万字 |
37系列 | 无线接入和空口 | 60篇 | 约200万字 |
36系列 | LTE为主,对5G兼容和支持 | 106篇 | 约400万字 |
33系列 | 5G网络安全方面 | 78篇 | 约200万字 |
32系列 | 网管和计费等管理 | 146篇 | 约400万字 |
29系统 | 5G业务部分 | 134篇 | 约400万字 |
26系列 | 语音和多媒体编码 | 145篇 | 约500万字 |
24系列 | 核心网IP、短信等 | 100篇 | 约200万字 |
22系列 | 用户终端业务方面 | 135篇 | 约300万字 |
5G标准文档统计(来源:5G通信公众号)
统计下来,平均每篇大约3万字,有些多的甚至能达到20多万字,这些都是标准制定专家们的工作成果。3500万字是什么概念?“5G通信”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假设每天读1万字,也需要10年才能看完。
3GPP专家们的工作负荷已经非常高了,但偏偏在R16标准冻结前半年的关键时间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专家们无法出差面对面一起工作,只能通过线上进行交流,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
笔者曾在《一群专家,正在用如此“原始”的通信方式创造最先进的5G……》一文中提到5G标准专家们在疫情背景下的工作状态:
成百上千封的电子邮件在3GPP邮件服务器上穿梭,再以不确定的时延被下载到本地邮箱中,各国的标准专家们不分昼夜的下载和回复着各种讨论邮件。这是一场看不见表情的邮件辩论,所有的表达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疫情之下,特殊时期,各国的专家们不仅要克服时差,更要克服时延,同舟共济,用最原始的邮件通信创造最先进的5G通信。
由于3GPP的专家居住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时差的原因不一定能保证同一时间工作,邮件的处理和讨论就存在着时延,而且效率远远不如面对面交流。然而,很多专家以7*24小时的工作模式,尽量克服时差和邮件带来的时延,为有史以来最低时延的无线通信技术做出贡献。
R16标准的冻结,我们首先应该致敬所有在全球各地超负荷工作的5G标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