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航次中,“OST15M型船载高精度自容式温盐深测量仪”完成了与美国SBE911 PLUS CTD、SBE19 PLUS V2 CTD的多剖面同步比测试验,并进行了同步定深采水试验,采水成功率100%。试验最大下放深度5915米,最大采水深度4800米,获取了大量西北太平洋深海温盐剖面数据以及超过500升的深海水样。经过与美国SBE911 PLUS CTD、SBE19 PLUS V2 CTD数据对比,国产仪器在总有效数据量占比、剖面数据动态跟踪、数据一致性、相关性等方面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早在2019年12月20日,在西太平洋海域,伴随着白色浮球组成的潜标主浮体出水,到最后一台仪器收舱,标志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准实时传输深海剖面锚系观测潜标顺利回收,同时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传感器室自主研发的感应耦合传输温盐深链为期1年的中期海试工作圆满完成。






作为一种长期连续实时监测海洋的移动设备,剖面浮标的研发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已在全球海洋观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依赖进口,研发“中国造”剖面浮标,成为我国海洋监测的迫切课题。
作为国内最早研发浮标技术的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历经20年研发成功的CARGO浮标,突破了定深控制、温盐测量和浮标检测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近100%的国产化率。同时,该项技术装备还在中国海洋大学实时潜标、国家实验室白龙浮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海气界面观测浮标国产化”等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该型技术装备必将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2020-09-29智邦网
声明:本平台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公开资料或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