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提出“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方案,旨在实现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高效量产

2020年9月,美一家非盈利机构——美国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组织(ASTRO),在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为期两年的资助下,完成了“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的方案研究。

“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以超燃冲压动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为重点突破口,旨在实现数千枚该类武器的快速低成本制造。根据ASTRO的方案设想,从电子束焊接机的原料供应商、到负责总装集成的主承包商,整个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供应链都集中在HPAF一座工厂内。据测算,这种垂直整合的集中式供应链模式,可使设计-生产-试验-鉴定的时间周期缩短一半左右,其成本大约为传统分布式供应链的四分之一。

图1  HPAF概念设计图

(工厂内设置若干专用区间以分隔供应链,保护知识产权和国防保密安全。除了设有增材制造工艺区,也有满足传统减材制造、焊接、其它前处理/后处理等工艺需求的通用区域。)

为什么启动“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研究?

 

1 美国高超声速导弹发展落后于中俄、要在工业制造能力方面夺回竞争优势

美国国防部认为,目前,俄罗斯、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化进程方面已赶超美国。美国防部花费了数十年、投资了几十亿,至今却仍未实现一型高超声速武器的部署。ASTRO官网称,中俄都在加快高超声速武器的生产部署,其中中国高超声速导弹制造工厂的数量已达美国的2~3倍。DARPA资助ASTRO开展这项研究,目的是要在高超声速导弹大规模工业制造能力上重新获得竞争优势,以抵消中俄在高超声速导弹发展上的领先优势。

 

2 传统的武器生产模式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难以实现赶超中俄的目标

传统的武器生产模式在制造流程上是分离的,因工艺不连贯、供应链高度分散,从而导致研制生产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据以往研发经验,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引入一种先进高温材料所需的鉴定流程需花费10~15年。由于这些挑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总是陷入一种起-停-起-停的循环,无法快速高效地从研发过渡到生产阶段。

DARPA资助ASTRO开展这项研究,旨在回答——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生产方面,如何加速追赶俄罗斯和中国的进程?如何摆脱传统的武器生产模式,在成本、效率等方面寻求巨大突破?

HPAF为何首选超燃冲压推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作为量产装备?

“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的制造设备与工艺体系中,增材制造是一大重点,同时兼顾传统减材制造、焊接、其它前处理/后处理等工艺需求。

HPAF的应用对象明确针对超燃冲压动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据国防部官员称,HPAF也可推广应用于多种先进武器,包括助推滑翔高超声速武器。那么,HPAF为什么首选超燃冲压推进的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作为重点突破口?

 

1 技术层面,超燃冲压推进系统是增材制造工艺适用的理想对象,在前期预研阶段已得到反复验证

美国研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两大企业——轨道ATK公司与航空喷气·洛克达因公司,都在大力推进增材制造工艺的应用。早在2016年,轨道ATK公司采用“粉末床熔融”(PBF)增材制造工艺,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一次性整体成型,在兰利试验中心的风洞试验结果证明,该燃烧室部件不仅满足全部考核要求,而且创造了可承受最长持续时间推进风洞的试验纪录。

 

2 需求层面,美军认为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战术优势显著,具有大规模装备的潜在军事需求

目前,美空军正在依托“吸气式高超声速武器概念”(HAWC)的后继项目——“未来高超声速计划”,加快推进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型号研制进程,预计2025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2020年8月,空军已选定波音、洛马和雷神三家公司竞争该型号项目。

美国防部多位高官均看好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应用前景,认为,相比高超声速助推滑翔武器,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尺寸更小、价格更便宜、平台适装性更强,可大量装载战斗机和轰炸机,可为空军带来巨大的战术优势。

3 “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相比传统生产模式有哪些不同特点?

“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的方案来自2019年11月ASTRO召集的100多名行业代表的研讨会。目前,从开源信息渠道,无法获取HPAF的整体方案布局。据报道,HPAF方案构想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能源部资助建设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制造示范设施(MDF)的理念。

图2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制造示范设施(MDF)

(制造示范设施建于2012年,是美国能源部唯一指定的用户设施,专注于进行早期研究与开发,以提高能源与材料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美国制造商的竞争力)

 

与传统生产制造模式相比,“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 供应链布局模式变化——从传统分布式供应链变为垂直一体化集中式供应链

通常,美国国防部在着手建立一个新的军工生产基地时,选址决策不仅取决于作战需求,还取决于政治考虑。同样出于政治利益考虑,国防承包商也会将供应链分散到尽可能多的国会选区。

图3  HPAF流程示意图

“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则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分布式供应链模式。高超声速武器的设计、测试和制造的整个供应链都将位于一座工厂内。供应链的每一级都在同一现场,包括材料的原料供应商、工厂设备供应商、一级供应商、合同制造商、主系统集成商、以及作为甲方的空军项目经理。

图4  HPAF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生产的集中式供应链示意图

据ASTRO组织的首席技术官米克·马赫(Mick Maher)称:“按照传统的供应链布局模式,需要在热处理和机加工地点之间来回穿梭多次,仅花在排队等待的时间就占了一大半。”

DARPA项目经理Mark Gustafson称,高超声速飞行器项目迄今最大的问题是,在设计-建造-试验这个循环的每一步,都有延迟发生。运用HPAF将大幅提升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水平,缩短设计-建造-试验循环周期,加快制造迭代的速度,这样工程师也能够持续调整优化飞行器设计,设计问题也可在早期得到发现并解决。

为促进长期竞争,HPAF将设计成最多四个隔离区间,允许三个总承包商及其供应链分别占据一个区域。第四个区间将作为一个示范点,在其展示新的生产技术并用于实验。相互竞争的产业团队可在各自区域进行秘密生产,这将有助于保护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同时消除由地理位置分散而造成的供应链延迟。

马赫称,“与以前采用传统制造模式的样机研制相比,采用HPAF这种模式将节省45%的成本和73%的交付时间。”

 

2 基建投资及运营模式变化——地方政府投资、国防部租赁,企业不用负担前期基建成本

尽管增材制造使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制造成为可能,但购买制造设备也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建造美国高超声速武器生产和试验基础设施的前期费用由谁来支付?这是影响到HPAF方案能否实际落地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历史来看,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几起几落——在上世纪国家空天飞机计划(NASP)经费投资达到高峰之后,又经历了近40年的起起落落。马赫称,“如果洛马公司去买一台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将花费约25万到100万美元……他们不会轻易做出这笔投资,因为一旦投资,也就不好抽离了。”

早在2018年末,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帕特里克·沙纳汉就曾提出,将未来高超声速武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负担从军工企业转移到政府。沙纳汉表示:“美国有很多大公司,但他们没有财力来投资我们需要的基础设施;我很愿意建好合适的设施,然后把所有权交由别人管理。”

此次ASTRO的研究方案建议,国防部通过竞争性招投标方式,由部署HPAF的州政府或当地政府来承担HPAF的前期建设成本(包括工厂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和加工机器等),当地政府将拥有HPAF的所有权。此后当地政府将设施和生产设备的使用权租赁给国防部,国防部随后将其移交给供应链,用于制造超燃冲压发动机及高超声速导弹。

 

3 制造设备/工艺技改周期变化——生产设备每三年更新一次,紧跟技术发展步伐

ASTRO在开展HPAF方案研究之初关注的一大问题是——这种基础设施,能否适应高超声速这一新生领域的快速变化,使淘汰过快的制造工艺能够在几年周期内以最先进的设备进行经济地更换?

ASTRO的研究提出,由于HPAF将启动成本转移到当地政府,不存在长期投资回报需求,拟以三年为周期,对HPAF制造设备进行定期更新或替换。在三年周期结束时,利益相关者有多种选择来适应和改进,包括:

设备续租:将工厂内相同设备续期3年;
设备更新:采用商用最新型号,替换原有增材制造设备;
技术重置:如果出现了更先进的制造技术,那么就拆除增材制造设备及其辅助设备,代之以其它更为先进的制造设备。

HPAF研究方案中假设的“更新-重置”周期为三年,但马赫称业界仍在讨论理想的时间周期。“若制造设备更换过快,就永远无法确定这个工艺,设备就无法得到有效应用;但如果太慢,就利用不了技术进步的优势。所以目前三年这个周期是有争议的。这要归结到我们认为怎样的周期才是最合理的。”

 “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方案落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ASTRO官网号称,HPAF是由美国顶级专家设计的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制造模式,能够创造全新的制造生态。目前,“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还停留在方案构想层面,未来能否真正落地呢?

 

美国整个增材制造工业基础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为HPAF落地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增材制造是一门综合机械、光学、控制、计算机、材料等多门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整个产业链包含机械制造、高性能激光器、高性能振镜扫描系统、数字控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材料等多个环节的研发和生产。从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美国一直在以国家之力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在高端增材制造装备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这些为HPAF的落地实施奠定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ASTRO机构的背景深厚,具备链接美国政府/军方、国会、学界、产业界的网络化资源组织能力

从ASTRO机构成员的背景来看,该组织具有汇聚美国军界、政界、工业界、学术界等多方力量的能力。

ASTRO的总裁尼尔·奥林格,曾长期担任美国国防部负责制造领域的局长,在国防部有20年工作经历,是美国商务部、参议院议员关于国防工业建设领域的资深顾问。ASTRO的首席技术官米克·马赫,曾任DARPA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的项目经理,也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ASTRO的董事会成员同样背景深厚,包括负责制造与工业基础政策的前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土木机械与制造创新部门前主任、美国增材制造行业领军企业3D Systems公司副总裁以及前国防生产法案委员会执行秘书。

HPAF方案的诞生,就汇聚了美国100多个全国知名的制造领域专家和高超领域专家(包括前政府官员、大学顶级专家、航空航天领域专家)的思想和智慧。该组织的影响力、资源调动和组织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ASTRO的前期调研中,HPAF方案及建设模式已获得美国多个州及当地政府的支持

HPAF的成功落地,需要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国防生产方面的参与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ASTRO在前期研究中已初步确定HPAF的9个潜在设点,包括西雅图、加利福尼亚长滩、圣安东尼奥、威奇托、德克萨斯大学城、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佛罗里达州代托纳市和弗吉尼亚州汉普顿市。这些地点有一个共同特点:可在当地使用现有的高超声速基础设施。这与HPAF建设一体化集中式供应链的理念高度契合。

ASTRO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米克·马赫表示:“许多州政府与地方政府均已表态,将对在当地部署高超声速生产设施表示支持。”

图5  ASTRO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前DARPA项目经理米克·马赫

综上,“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方案已经具备了技术与需求相结合的前提条件,如果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到位、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到位,在ASTRO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推进实施。

结束语

美国国防部前任研究与工程副部长迈克·格里芬在2018年2月上台之初的一次演讲中宣称,“美国对于(在高超领域)重新获得与中俄竞争对手相匹配的水平并不感兴趣……我就是想要走着瞧……我们的目标是——再次掌握世界高超声速领域的主导权,实现对中俄的技术突袭,达成威慑效应。”

从“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的方案设想以及投资建设和运行模式来看——美国试图建设一种类似国家队的武器研制生产模式,谋求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快速超越中俄。

对于“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我们不能只看到,它将带来高超声速武器量产能力大幅跃升这一个环节的优势;更要看到——这个“加速器”,将会加速高超声速武器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试验与鉴定的整个循环周期。这种快速循环周期,将大大促进创新设计方案的运用与迭代,从而从整体上加快美国高超声速领域的发展!

由此,“高超声速生产加速器设施”(HPAF)很有可能是美国在高超领域实现技术突袭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高度关注!

2020-10-26智邦网

声明:本平台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公开资料或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