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健

装备形态突出“智”的特征
高效的行动处置能力。在行动实施阶段,无人化装备系统因其强大的智能算法和运算处理能力,使得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得到全面提升。而且,它能够克服人的脆弱性和身心极限,执行极其复杂、危险的作战任务,效费比突出。同时,无人化装备系统拥有强大的智能后台,可以实现对作战行动的动态评估、打击效果的闭环校正和攻击目标的精准释能,准确高效地完成作战任务,全面达成作战意图。

指控模式突出“云”的概念
将“云”技术融入指控链路,实现一体化指挥控制、情报融合共享、反应快速灵活是当前无人作战指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依托信息互联网实现作战数据云计算。作战云计算是一个以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负载均衡和网络存储等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混合体。云计算以信息互联网络为依托,彻底打破传统链路的硬链接方式,使作战力量呈现出小型模块化。各作战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任务分发、计算合并的运行模式,将各作战模块融合成一个“云端大脑”,形成分布式杀伤链。从而充分发挥网络化分布、自由化接入的特点,全面提升无人装备系统的计算能力、指挥效率和作战效能。
构建战场资源池实现作战情报云共享。通过采用分布式共享计算资源的应用模式,将各模块化作战平台采集到的战场态势和情报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依托云共享服务系统,将各平台数据资源融合组建成一个网络化的战场资源共享池,作战平台按照自身任务需求匹配情报数据,全面高效地获取战场信息。从而实现对情报资源的集中管理、资源整合、分布存储和高度共享,极大地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情报资源的获取能力,为指挥控制与行动决策提供强大的情报支撑。
运用智能物联网实现作战终端云控制。基于卫星、5G等无线综合通信手段,以云计算和云共享实现的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达成对作战行动全过程实时、透明的指挥控制。多维作战终端与指控平台建立起高度交互和实时响应的网络环境,实现互联、互通、互控。无人作战系统的每个战术动作都将通过通信系统传送至云端控制中心,“云端大脑”利用智能算法调用云端数据资源,运用智能化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实现对作战终端的智能云控制,进而达成作战终端对任务目标的识别、定位、跟踪、监视和处置能力。

决定因素突出“人”的主导
无论智能化战争如何发展,人在战争中的角色如何变化,都始终改变不了人是战争设计者的本质,改变不了武器系统依然是实现人类作战主观目的的工具手段。
人在回路中,以人为主。在智能化的初级阶段,人居于主导地位,无人装备系统起辅助作用。此时的无人武器依然作为纯粹的工具来使用,机械被动地执行战场侦察、跟踪监视和火力打击等作战任务,武器装备的控制系统始终由人全程操控。智能系统主要用于提供目标识别、运算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功能。如纳卡战争中表现抢眼的TB-2察打一体无人机,依托远程操控平台,对敌实施精确火力打击。这种关系模式下,人与武器的关系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人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人在回路上,临机调控。在智能化的中级阶段,无人武器平台在智能算法和云技术的加持下,开始具备类似人脑的功能,拥有自主学习和判断能力。在受领作战任务和制约条件后,能够自主进行分析判断、方案评估和行动规划。指挥人员无需全程控制,仅在任务转换、火力打击、伦理判断等关键环节实施临机调控,其余阶段均由无人系统自主运行。如依托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组建的无人作战群,群体间信息实时交互,系统自主运行。行动中各作战实体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形成有机作战整体。这种关系模式下,人与武器的关系虽然发生了质变,但是人依然在关键环节和最终节点上发挥决定性主导作用。
人在回路外,自主作战。在智能化的高级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高度成熟,无人装备系统已经具备人类智能的特点。在深刻领会人的战略战术意图之后,能够进行自主侦察、自主决策、自主作战和自主评估,全程无需人类参与,彻底颠覆了现有的作战形式和战争形态,最终实现在人类的领导下,无人作战系统进行自主作战。这种关系模式下,人类虽然退出了作战实体,但是武器系统仍然遵循人的作战理念,接受人的领导,实现人的作战意图,人类依旧在主导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