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PA训练战场机器人在服役前掌握“常识”

据《C4ISRNET》2022年6月23日报道

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研究人员说,他们训练的战场机器人越来越接近于可以掌握“常识”,这种本事可使机器人在战场上存活下来。过去十年,人工智能(AI)已取得巨大进步,现代机器系统大多数已设计用来处理非常具体的问题,但是,与人类的本质不同是,AI模型缺乏直觉感知能力,即人们所说的“常识”。DARPA机器常识项目的经理霍华德·斯洛博对记者说,机器并不理解很多我们都知道的常识。机器常识项目是一项经费额度7000万美元的创新计划,旨在为AI提供海量规模的能构成人类行为与决策基础的假想,基于该项目经费支持,DARPA对机器人系统和AI开展了多种实验并取得了一系列改进。尽管足形机器人已出现了几年,但是要真正部署到战场,这些机器人还需要实时适应看不见的战场场景,例如,变化了的地形、有效载荷改变,以及出现的磨损场景。研究人员们打算训练机器人如何学习他们的经验,这种现象正如儿童初期几年的学习机制,而不是简单的记忆数据。斯洛博说,要真正检测机器人的理解程度十分棘手,有时仅靠粗放的测量根本不够,必须真正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DARPA所开展的实验包括,多手指机器人抓取不同物体的能力实验、双足机器人如何调整适应承载动载荷实验,其中一项实验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重点训练4足机器人如何适应不同地形。这些实验还剩1年半的时间,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将用于研制可在某些战场情况下能替代人类士兵的机器人。当然,人类士兵也需要经过专门的军校学习如何适应特定战场情况,并全部进行常识训练。机器人也可以训练成适应特定战场情况,但如果未掌握常识,这些机器人对所处战场环境理解有限,对不可预见战场状况不会正确作战。研究人员对机器人首先从设定一定程度的常识开始,可以假设每个机器人都了解这些常识,之后,让机器人简单阅读指令,可能还让机器人观看演示,通过这些训练,使机器人能自主完成任务。这些常识实验的目的是面临特别危险和严苛的战场情况时,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类士兵执行作战任务。斯洛博说,尽管目前的工作尚处于初步阶段,但未来几年,让AI系统掌握常识的意义,将超越战场。

声明:本平台发布部分内容来自公开资料或者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