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巴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出售合计大约60亿美元军火。其中包括向巴林出售价值24.8亿美元的36套MIM-104E型“爱国者”反导系统和价值7.5亿美元的AIM-9X型空空导弹、AGM-84 Block II型“鱼叉”空舰导弹和100枚GBU-39s型小直径炸弹以及其他弹药,向阿联酋出售价值27.3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及相关设备。
美军军官站在“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前。
美国国防部防务安全合作局向国会通报,上述军火交易已获国务院批准。
这还不是美国近期向中东加大军火输出的全部。上个月,美国国防部也曾披露,美国头号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赢得了价值24.5亿美元的军火订单,负责为美国和沙特制造“萨德”反导系统拦截导弹。相信这笔钱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的还是沙特身上的“羊毛”。
美国连续扩大向中东国家输出军火,发生在美国对伊朗加紧制裁、中东地区安全局势微妙的特殊时机。表面上看只是普通的防务交易,暗地里却透露着精明与算计,支撑着特朗普政府的中东战略,除了赚大把美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美国对海湾地缘政治的再平衡,带有多重政治意义。
给盟友吃下“安全定心丸”
安全就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美国向海湾国家出售武器,卖的对象是巴林和阿联酋,安定的是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盟友的信心,针对的则是说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显示了局势一切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
自美国宣布将不再延长对伊朗石油客户的制裁豁免权,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入外国“恐怖组织”黑名单,要求各国严格执行对伊朗制裁以来,手握波斯湾交通要道的中东大国伊朗就多次祭出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杀手锏。
4月28日,伊朗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盖里表示,伊朗对保障霍尔木兹海峡安全负有责任,伊朗不希望关闭海峡。不过他特别强调:“若敌人升级敌意,我们也有能力(封锁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作为中东海上交通要道,对全球能源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影响。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现有海运石油贸易依赖这条关键航道,沙特、伊拉克、卡塔尔、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出口的原油,80%都要通过这条海峡。
从地理位置和军事能力看,伊朗确实具备卡住这条石油咽喉的便利条件。即使不采取袭击过往船只等军事过激行为,只要在波斯湾附近自沉一些船只,或者搞几次海上演习,就足以延缓海峡船只通过时间,让很多国家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
伊朗革命卫队于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事演习。
不仅如此,伊朗外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近日在接受英国《独立报》采访时表示,美国与伊朗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因为某些事故可能“意外”引发军事对抗。他在接受《Lobelog》报纸采访时还对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发出警告,如果海湾地区发生冲突,任何一方都不会置身事外。
面对伊朗发出的军事威胁,海湾地区的部分国家已经表示出了恐慌。科威特外交部副部长哈立德·贾拉拉表示,科威特担心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希望波斯湾地区避免紧张局势,由理智与和平为主导。
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尔木兹海峡巡逻。
为了消解海湾盟国的安全恐慌,美国抓紧宣布向盟友出口武器,以显示对盟友的军事支持和安全保证,暗示着美国将为沙特、巴林、阿联酋等国的安全背书。
同时,从出口武器的种类看,既有用来拦截伊朗导弹的“爱国者”反导系统,又有空对空、空对舰导弹和空对地精确打击武器,可以用于打击、震慑伊朗封锁波斯湾的军事行动,可谓“看病开方、对症下药”,有利于防范伊朗下一步可能采取的军事冒险行动。
美国在巴林设有军事基地,某种程度上,这些美制武器相当于美军放在波斯湾的海外库存。必要情况下,美军甚至可以直接上阵。
在海湾强化“战略风向标”
压制伊朗、保持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主导权,是美国在波斯湾乃至中东地区的既定战略方针。然而,近年来,随着中东局势的剧烈动荡,中东地缘政治特别是海湾国家的政治倾向大有脱离美国控制的趋势。
以海湾6国为例,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都是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也是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重要军事盟国,曾经都是美国中东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现如今,出于本国安全和利益,海湾6国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了。比如,在对待制裁伊朗的问题上,沙特、阿联酋、巴林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科威特相对中立,卡塔尔和阿曼则比较温和。
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经常采访伊朗政要,帮助伊朗在国际社会发声;阿曼和伊朗展开了合作,伊朗石油部长比詹·纳姆达尔·赞加内5月3日专门前往阿曼,商谈双边能源合作。
图说:4月28日,美国福克斯新闻台播出了对伊朗外长扎里夫的采访。伊朗外长扎里夫表示,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是为了让伊朗屈服,但是伊朗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
伊朗外长扎里夫上周指出,伊朗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一些国家的关系非常好。
“人心散了、队伍越来越难带了。”如果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对美国在波斯湾乃至中东的战略是非常不利的。正因如此,美国又一次打出了“军贸牌”,有选择地向沙特、巴林、阿联酋三国敞开销售武器,既是对这些盟国追随自己制裁伊朗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在抛出鱼饵、逼迫其他盟国“选边站队”。
毕竟,卡塔尔、阿曼、科威特等海湾3国也是美制武器的重要用户,对美国军事依赖非常严重。到底是跟美国走,还是跟伊朗保持联系?美制武器这个外交砝码,权衡的分量也不算轻。
为本国拧开“军火经济阀”
军火出口是美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对外贸易战“拔剑四顾、狼烟四起”之际,美国对外军火销售额一路上扬。英国《金融时报》披露,根据美国国务院2018年底11月公开的数据,自2016年10月特朗普当选总统前一个月以来,美国对外武器销售额增长了80%。
中东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在购买美制武器上历来比较大方。卡塔尔电视台去年曾指出,仅2018年,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员国在购买武器上花了数十亿美元。
其中,沙特花了30亿美元,卡塔尔花了4.9亿美元,科威特花了3亿美元,阿联酋花了2亿美元,阿曼花了6000万美元。美国在这些军火贸易中一家独大。尽管美国国务院拒绝公布对各个国家的详细销售数据,但有传闻称对海湾国家军售占到三分之一。
图说:2018年3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到访的沙特阿拉伯王储兼国防部长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特朗普在镜头前展示了沙特向美国购买的军备图表,涵盖了军舰、导弹防御系统、飞机和作战车辆等。
渲染地区威胁——加大武器出口——制造军备竞赛,是美国对外军火销售的成熟套路。
特朗普退出2015年伊核协议后,声称伊朗的弹道导弹计划威胁邻国和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然后,紧接着就是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的价值1100亿美元的武器大单,这笔交易将在10年内交付。
明年的美国大选将至,别的贸易不知道怎么样,在军火销售领域,特朗普确实做到了“美国优先”。这一次拿下海湾国家的军火大单,既可以作为特朗普在推特上炫耀的政绩,又可以换取军火集团的支持、博取对伊朗强硬的眼球,真可谓“利益最大化”,算计得足够精明。
撰文 / 石留风
(亚太智库研究员、云南财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