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打造俄版硅谷创新军工黑科技

参考消息网2018年07月27日讯

在如今美俄军事竞争和对峙的日渐升级的形势下,处于资源劣势一方的俄罗斯在军工科技领域采取“四两拨千斤”的策略,期望以此对美国能“弯道超车”。近期俄罗斯大力宣传的6大“超级武器”,就包含了俄军通过建立对美不对称技术优势来弥补自身作战能力短板的用心。

然而,仔细审视俄军推出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激光武器等“超级武器”,便不难发现这些装备的概念构想和研发仍是基于冷战时代的“老本”,罕有运用新兴科技理念的创造。在新科技元素“缺位”的背后,则是俄罗斯“后冷战时代”科技发展乏力的现实。

不过,俄罗斯政府近期终于对这一现象有所警觉,并开始采取措施提振科技发展。据美国“防务一号”网站报道称,俄政府认为,近年来,美国和中国在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大量科研资源,取得了若干重要的技术突破。相比之下,错过抢占科技高地“风口”的俄罗斯,在技术和科研环境方面都被中美远远超过。同时,在未来可供支配的科研资源和资金方面,俄罗斯的“底牌”也远较其他国家为少。在“硬件”难以与中美匹敌的情况下,俄罗斯转而寻求从科研机构和平台的建设入手,试图通过组织和人才的“软件”优势来竞逐未来军工科技的高峰。

今年3月,俄罗斯国防部就与教育和科学部、俄联邦科学院一道,制定了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10项科技发展计划,力图在教育和科研机制层面提振俄罗斯的科研能力。在10项发展计划中,包括有建立军事创新综合体“时代”科技城、国家人工智能中心,AI国家实验室和“大数据联盟”等新型科研机构,以集中相关领域科研人才和研发能力的计划。也有在国家层面增设相应的高等教育专业,发展专家培养体系,并对其他领域(如兵器、航空等传统军工产业)的技术专家进行新科技知识“二次教育”的计划。此外,俄国防部还将组织新技术科研路径的“兵棋推演”,以及规划未来技术发展的国家级研讨-评审机制,以减少科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向失误和成本损耗。

俄军公开“波塞冬”核动力潜航器视频截图。

在这10项计划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建立名为“时代”科技城的军事创新综合体的计划。据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报道称,这个由普京本人推动建立的“时代”科技城,将建在位于黑海之滨的度假胜地阿纳帕,计划在其中建立18个装有约800台先进设备的实验室,同时建有多个装备测试平台和生产设施。这座被称为“军事创新综合体”的科研基地将整合目前处于分散状态的新兴技术专业,使得来自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新能源和航天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一个统一的科研体制内工作,共享科技思维方式和成果。“时代”科技城还将打破部门和体制的界限,计划无差别吸纳来自军队、军工产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以及私营科技公司的约2000名科技人才,充分“挖掘”俄罗斯的科技人才潜力。为吸引人才,科技城还将建有生活条件优渥的高档公寓和生活服务设施,并为这里的科研人员提供优厚的待遇。

正如一些美国媒体评论的那样,俄罗斯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科技计划,是希望打造俄罗斯版的“曼哈顿工程”和“硅谷”,通过大量集中科技资源和科技人才,整合形成交叉学科科技路径的方式,来以较低的成本与美国的军工科研产业竞争。俄政府认为,整合和集中多种新兴科技产业的研究人员,将提高俄罗斯的科研创新能力。而“时代”科技城和其他科研机构将研究、试验和生产部门整合在一起的体制,则有望提高俄罗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换言之,俄军希望在短时间内创造在无人系统、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科技成果,将其集中投入使用,最终形成具有对美优势的新一代“超级武器”。此外,俄政府也期待着来自不同体制和学科背景的人才的集聚,能为俄罗斯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黑科技”的火花。

虽然俄罗斯强化科研“软件”来提振科技能力的思路颇为新颖,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事实上,整合跨学科人才的科研-生产综合体并非俄罗斯的创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俄罗斯军工-科技综合体运行多年的既有体制思路。然而,这种适合于传统军工产业的组织形式是否符合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征,尚有待时间的检验。同时,科研-生产综合体机制固然对于集中科研能力和提高成果转化率有所裨益,但终究是一种用于提高绩效的管理组织模式,并不能弥补俄罗斯在基础科学上的资源投入短板。据美媒估计,俄罗斯能够投入军工科技的财政资源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在资源投入的巨大鸿沟面前,创新的组织形式或可为俄罗斯争取一些局部科技优势,但恐难扭转美俄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总体实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