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船舶工业智能化升级 这些国家正在行动

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因此船舶工业的发展对我国来说具有综合性的战略意义。发展船舶工业,既能够为海洋开发、水上交通运输、能源运输等提供必要技术装备,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有效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增强国防安全实力,满足军民双方的共同需求。

推动船舶工业智能化升级 这些国家正在行动

一直以来,我国船舶工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船舶的生产和制造大量依赖人工,技术水平的低下使得我国船舶工业发展整体大而不强。与此同时,近年来受到人口红利因素影响,人力成本的急剧增加,也导致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化、智能化正在成为船舶工业的全新发展趋势。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型技术,助力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提升、行业提效增速结构优化,以及企业的降压减负,正在成为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当前,面对船舶制造中信息的多元化与装配作业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启了“机器换人”变革风潮。他们将机器人技术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结合在一起开发应用,并借助高精度材料与精确零部件的有效配合,逐步实现了造船生产的自动化难题。

其中,日本是应用船舶焊接机器人较早的国家之一。为应对劳动力成本高、专业技术限制,以及老龄化趋势加剧带来的劳动力问题,日本先是实现了水平角焊的机械化,然后又在平面分段中采用大型专用自动化焊接设备,实现了自动流水线式的焊接制造。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在研发生产商业类型的工业机器人,到了80年代,其机器人技术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后将机器人列为船厂的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相继研究出了全新概念的船舶及其自动化生产,以及由机器人操控的船体曲面板成形加工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