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务实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一带一路合作)

人民网2019年06月19日讯

  安提瓜和巴布达的圣约翰港。
  在中企承建的乌克兰尼科波尔光伏电站,中乌员工在对变电设备进行巡检。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道主义目标在沿线国家实现

(法国)雅克·贝莱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于发展的倡议,与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实现普遍安全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希望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更好地为沿线地区的人民提供帮助,促进当地局势稳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刚提出时,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认识到其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其中,与中国和沿线各国分享我们的经验和认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人道主义目标在沿线国家实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的海外救援行动力很强。以尼泊尔地震救援为例,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些战乱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作为,派出维和部队,为当地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我们对此高度赞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常年在艰苦地区工作,了解当地的生存环境和居民生活状况。因此,我相信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们与沿线国家有很多合作机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关于发展的倡议,与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实现普遍安全的理念是一致的。作为一个在武装冲突地区开展工作的中立的人道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希望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中国的协调对接,更好地开展合作,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

改善民生、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还包括能力建设、医疗设施建设、国际人道主义知识和国际人道法的普及等工作。2018年5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同中国红十字会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平台,发挥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

我曾长期在法国外交部工作,主要负责对华事务。我曾两次来中国常驻,在北京和上海工作、生活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学学习了一年的汉语语言和文化。

2016年,我加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担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的特使,负责与中国有关的事务。中国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唯一设立主席事务特使一职的国家。我们希望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更好地为沿线地区的人民提供帮助,促进当地局势稳定。这也有助于共建“一带一路”宏伟愿景的实现。

我每次来中国就像回家一样,都要见见中国的同事和合作伙伴们。未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合作,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我们共同关心的人道主义事务加强交流与合作。我们也希望,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及更多地区开展国际人道主义行动,扩大我们的朋友圈。

(作者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中国事务特使,本报记者刘歌采访整理)

 

  助力更多德国中小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德国)冯·赫尔多夫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提供了平等合作的机遇与平台。我们将致力于协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联合会,加强经济和文化联系,助力更多德国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长远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德国经济界迅速给予了积极回应。德国企业尤其关注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的机遇。日前,德国和欧盟领导人表示愿将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度对接,开展创新性合作。

德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实际上,不仅是基础设施领域,物流、能源、原材料、医疗、汽车等行业,都有着巨大合作潜力。

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大量中小企业都在思考如何更加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德国的中小企业中有许多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隐形冠军,但由于规模、人力、资金有限,它们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途径不多。今年3月,我们成立了德国“一带一路”倡议协会,希望为中小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将努力推动政府方面更加了解经济界急切的需求,制定积极的政策。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提供了平等合作的机遇与平台。我们赞赏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共同创造全球价值的诚意与能力。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就是为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平台。

今年3月,意大利和中国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首个正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七国集团成员。我相信,意大利同中国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展开合作,将为意大利注入发展新动能,并强有力地惠及南欧和地中海地区。意大利政府此举为其他欧盟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做出了表率。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让数亿人脱贫的成就、反腐倡廉的力度、建设绿色经济的决心和行动力……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合作共赢理念受到世界认可。这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协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联合会,加强经济和文化联系,助力更多德国中小企业更好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长远发展。

(作者为德国“一带一路”倡议协会主席,本报记者冯雪珺采访整理)